泰安开发区忠信苗圃
桃树苗 , 梨树苗 , 香椿苗 , 花椒苗 , 柿子苗 , 山楂苗 , 枸橘苗
桃熏草莓苗批发 桃熏草莓苗基地

桃熏草莓则是白肉红籽,是日本白草莓的杂交品种,有着淡淡的桃香味,具有果实大、口味甜美、外观漂亮等有点,但是价格昂贵,种植效益高。

  桃熏草莓长势旺、产量高,但是与普遍种植的红颜草莓相比桃熏草莓开花结果偏迟、花期耐低温性弱。

根据当地气候条件,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,即清明节(4月4~6日)前后开始育苗,每667 ㎡栽母株600~800株。具体讲,一般畦宽150 cm左右,则在畦中间栽1行,株距60~80 cm;畦宽200 cm左右,每畦栽2行(距畦边25 cm左右各栽1行,“品”字形移栽),株距100~120 cm。移栽深度以“深不埋心、浅不露根”为原则。

水分管理 母株移栽后,铺设好喷(滴)灌管,及时浇透定根水,次日再复水1次,小水勤灌一直保持土壤湿润到草莓活棵;如气温高、天气干燥,有条件的可在定植后一星期采用遮阳网遮荫。母株活棵后,土表见干时及时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,促进草莓根系及地上部生长。高温期间采取晚上滴灌灌水,以增加湿度、降低田间温度。追肥 母株活棵后,根据土壤肥力,每667 ㎡追施尿素或45%复合肥5~10 kg,直接施在母株周围、无需全田撒施,可在临下雨之前或配合浇水施入。6~7月随着草莓匍匐茎抽生数量不断增加,视苗情长势进行一次根外追肥,667 ㎡施用45%三元复合肥 7.5 kg左右。注意8月中旬后停止使用氮肥。匍匐茎整理 草莓开始抽生匍匐茎后,及时整理引压匍匐茎,在子苗后2~3 cm处用小泥块把子苗匍匐茎压牢(注意不能压断)。

苗期调控 及时摘除花蕾、枯黄老叶及病叶,并注意防止损伤草莓腋芽。葡匐茎抽生前,视苗情长势情况,可用浓度为10~50 mg/L赤霉素喷1次,以促进产生匍匐茎。8月以后及时去掉多余的、拥挤的小子株,保留健壮株,一般每个母株控制在60~80株。对后期抽生的匍匐茎,因难以形成壮苗,应及时剪除。对育苗早、生长旺的地块,可使用烯唑醇、多效唑等控制营养生长、促进花芽分化。石灰氮高温闷棚 前茬收获后,清除棚室内植株病残体,667 ㎡施秸秆或有机肥等2 000 kg,撒施石灰氮30~60 kg,耕翻25~30 cm,使土壤、有机肥料、石灰氮充分混匀。然后在大棚内灌水,使土壤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%左右,再在地面覆盖农膜、封闭棚室进行高温闷棚处理,闷棚25天以上。

  ②施肥与整地起垄 移栽前10天左右完成施肥、起垄,做好打孔、上二棚支架等工作。一般每667 ㎡施腐熟饼肥200 kg、45%硫酸钾型复合肥 40 kg、过磷酸钙30~40 kg、微生物菌肥50 kg,用5%辛硫磷等颗粒剂0.6 kg防治地下害虫,旋耕25~30 cm。按垄宽(连沟)95 cm左右,垄面宽45 cm、沟宽30 cm、垄高30 cm起垄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,一般8月下旬9月上旬定植。每垄栽2行,行距25~28 cm、株距20~23 cm,每667 ㎡栽6 500株左右。移栽时要注意幼苗弓背向垄外,根颈部与地面平齐,并压实土壤。栽后即灌足水,以后于傍晚连续灌水3~4天,保证草莓苗成活。温度调控 10月下旬开始盖大棚棚膜,开花之前盖好黑色地膜,超过30℃时注意通风;进入冬季,随着外界气温下降,采用二层薄膜保温,维持棚内Zui低温度在5℃以上。若棚内湿度过高,应注意保温增温与通风降湿相结合。肥水管理 定植后立即灌水,使土壤保持湿润并起到降温作用,直至秧苗成活为止。缓苗后植株开始旺盛生长,结合施肥进行灌水,促进植株生长,形成饱满的花芽。 缓苗后视苗情每667 ㎡施尿素6 kg。花穗现蕾开始后20天、每次采收高峰过后各追肥1次,每667 ㎡用45%三元复合肥10~15 kg,加腐植酸有机肥8 kg,采用滴灌施入田间。放蜂授粉 草莓现蕾前至次年3月在棚内放养蜜蜂,每棚放1箱蜂,提高草莓坐果率,减少畸形果,提升草莓的商品性。

我公司草莓苗8月底上市,面向全国供应、批发详情如下:

一、草莓苗品种:红颜、章姬 、法兰地、甜查理、全明星、奶油草莓、桃熏、白草莓等优质草莓苗!

二、草莓苗发货:省内当天发当天到、省外一千公里内48小时内到达,省外二千公里内72小时内达到,港、澳、台、海南地区,空运当天发当天到!

三草莓苗包装:我基地草莓苗包装均为纸箱包装,纸箱内部有保湿膜、冰冻矿泉水瓶冷却降温(这是其他草莓苗供应商所不能提供的),大程度的保证了草莓苗的鲜活和成活率(相册有草莓苗包装实景图片),这样 大程度减少了您的担忧,所以您在购买时无需为成活率而担心,我们会做的让您更加满意!(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,欢迎提出来,我们会积 采纳!)

四、凡在我公司购买草莓苗的客户,均赠送草莓苗品种简介和草莓苗种植资料一份,以便于您更好的管理和种植,提高更多的经济效益,希望可以帮到您!

五、“因为专业,所以信赖” 



展开全文